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主管/主办:教育部/教育部
国内刊号:CN:11-4994/T
国际刊号:ISSN:1672-1438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

创刊时间:1998

出版周期:半月刊

国内刊号:11-4994/T

国际刊号:1672-1438

邮发代号:

刊物定价:336.00元/年

出版地:北京

首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教育部
  • 国际刊号:1672-1438
  • 国内刊号:11-4994/T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介绍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CN:11-4994/T)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面向整个教育群体,其中主要包括各级教育主管单位、各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和政府采购部门、各级教育科研和实验室部门。

本刊栏目设置
教育装备论丛、实验室安全专栏、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实验教学与技术装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名师工作室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投稿须知

1.来稿文责自负,对因抄袭或涉密等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

2.同一文献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第二次引用时,若紧接第一次引用注文,则径注“同上注,第×页”;若第二次与第一次引用之间有其他注释,则在作者名之后,注明“前引注N,第×页”。

3.文章注释须在文中顺序标出标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注释统一放文后。

4.标题的层次:一般不超过3级,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文内接排的序号可用“⑴”。

5.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单位(大小单位都要写清)及所在省市、邮编,职称或学位。

期刊引用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往期文章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教育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带来了巨变,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因此,研究者将更多的关注人工智能教育与教育人工智能化,研究通过讨论中小学学生的编程语言与课程的创新,提出培养人工智能方面人才的建议。

    作者:刘刚 刊期: 2019年第18期

  • 科学教育产品中的人工智能——专访秦鸣老师谈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信息技术时代,人工智能在社会的很多行业都有所应用,教育更应该是人工智能大展身手的新领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是提高人效,当更好的教育资源能提供给教育的接受者,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并利用其为社会提供更大的价值。目前,不仅是教育领域的相关公司嗅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机会。学生、学校和政府部门都在感受或者展望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

    作者:孔潇艺; 李玥唯; 孔祥宇 刊期: 2019年第18期

  • “信息技术+教育”中关于“+”的思考——杨剑英主任谈教育信息化演变之路

    信息技术几乎改变了所有的领域,但是在教育领域的辐射影响却很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信息技术从业者经常会思考的问题。本刊记者就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请北京市昌平区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杨剑英以北京市昌平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例,分享了她有关“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些思考。

    作者:孔潇艺; 李玥唯; 孔祥宇 刊期: 2019年第18期

  • 驱动创新 布局未来——专访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周航

    为推进北京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2018年7月北京市了《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目的是构建新型“互联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及新型教育大数据支撑体系,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到2020年实现“两新一融一提升”的工作目标,...

    作者:孔潇艺; 李玥唯; 孔祥宇 刊期: 2019年第18期

  • 智能化不会使教师沦为工具

    期待由一个非人类的“东西”去教人类如何做人是不现实的。教育的两大功能是教人做人和教人做事,这就是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永远不能取代教师的最根本原因。

    作者:艾伦; 张鹏 刊期: 2019年第18期